哈嚕~這週你過得如何呢?
我是最近社交能量開滿檔的 Han。
上上週末,我跟 Pauline 錄了一集關於 BL 劇《逆愛》的 Podcast,結果一聊就聊了整整五小時!!太開心導致一堆爆音~~~經歷地獄般的後製之後,終於完成第一、二集啦!預計會做成三集系列,如果你有興趣,文末有連結歡迎收聽~
從旁人角度看,我們在做跟主業完全不相干的事,吸引到的也不一定是目標受眾。在現在一堆人都在教你如何打造個人品牌、如何變現的風氣下,我們的做法根本是背道而馳。
但那又怎樣呢?
跟著「薦骨回應」走,帶來滿足感
從人類圖角度來看,身為生產者的我們,只是很單純地「順著薦骨回應」而已。
於是,就出現了這樣的能量組合:
- 被啟動 → 馬上執行 → 做起來很爽 → 回饋也不錯 → 滿足感滿點!
什麼是「薦骨的聲音/回應」?
簡單來說,就是當別人對你問「是非題」的時候,你不自覺地發出「嗯~」或「呃…」的那個聲音,就是薦骨在說話啦:
你晚上要吃日式丼飯嗎?
嗯!(肯定)
假日要去桃園一日遊嗎?
呃…(否定)
薦骨只會對那些能讓我們感到真正滿足的事給出回應。這些事不一定輕鬆,但會是你做起來不內耗、甚至愈做愈起勁的。
反之,如果薦骨無回應,你硬要做,很可能就會陷入「提不起勁 → 拖延 → 焦慮 → 自責」的死循環。
…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眾多生產者們總追求「做自己喜歡的事」吧!
薦骨回應=需要對的問句 × 對的人
薦骨的回應,可以想像成身體內建一顆感測器,當它感受到對的頻率就會像按下賓果鍵!
這也是為什麼薦骨需要別人來提問才能啟動,而不是自己腦補出來的回應。
藉由對的人提出對的問題,進而會促使薦骨產生正向的回應。
自問自答、問 ChatGPT、列清單、寫日記初期可以當參考,但還是會經由我們腦袋干預決策,無法取代真實的薦骨回應。
練習方式:
如果你是生產者/顯示生產者,不妨從日常生活練習:
✅ 先用頭腦思考列出你卡關的問題(例:要不要換工作)
✅ 把選項轉成封閉式問句(是/否的格式)
✅ 找個你信任的人,討論這些話題,請他試著用反問封閉句型表達想法
✅ 聆聽自己第一直覺回應(嗯!/呃…的聲音)
EX:
- 我想繼續留在這間公司嗎?
- 我想轉職成遠距工作者嗎?
- 我願意每月只領 O 萬元嗎?
- 朋友:比起一邊工作一邊玩,你是不是更喜歡集中一段時間好好休假旅遊呢?
記得,不是別人要幫你決定,而是透過問答來聽見自己的薦骨聲音。
腦袋思考後,交給薦骨決策吧!
我們的腦袋會被各種東西干擾:社會期待、他人評價、金錢壓力、人情關係……這些雜音會讓你誤判方向,甚至忽略內在回應。
薦骨有回應的方向,通常不是「最快」、「最有效率」,但卻是最適合你、能夠持續帶你走下去的決定。
不過,遵循薦骨回應,不代表不用動腦,而是讓大腦幫助你「整理資訊」,再把決策交給薦骨。
當你愈來愈熟悉,你會發現它其實一直都在,只是我們缺乏覺察,跟信任自己的力量而已。
以上內容為電子報-第17期內容,有興趣的話歡迎下方免費訂閱唷!